前几天,文章发出去之后,很多朋友叮嘱:要保护自己安全,去药店买些备用药;飞机上,种种注意事项。
谢谢大家。因为那股善意,那股温暖,现在心情没那么丧了。
之前一直不戴口罩出门的白人、印度人,现在也渐渐开始戴了。商场的很多店铺都停止营业了,街边的餐厅要么关门,要么冷冷清清。
澳洲现有的确诊病例,多半来自海外输入,以及这些人的密切接触者。
原本,政府只是要求人们自觉在家隔离,违者罚款。澳洲政府组织警察,对那些海外归来居家隔离的人进行抽查,结果发现不少人都不在家。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不知是真是假,有一对夫妇,不仅没有老实待在家,而且出去吃饭,打高尔夫,就跟没事儿人一样,被别人举报了3次。现在,政府要求,从3月28日开始,所有海外抵澳旅客都必须在酒店或其他设施中隔离。
接下来,是南半球的秋冬季,流感季。不知道,会不会导致疫情更难控制。
随着国际航班管制,回国的机票越来越贵。去年10月份广州直飞墨尔本,票价1500多块人民币。现在,已经涨到2、3万一张,还是转机的,还很难抢到,还要求过境签。哎,
微信上,看到打工度假者的反应各异。有人迅速回国;有人继续待在小镇;有人已从大城市转移到小镇农场;有人四处征车,前往昆州的网红农场/工厂,等待开工……
这几天,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班。
每天戴着口罩,在公交车上,选择前后左右都没人的座位。火车上,选择空荡荡的车厢(好在澳洲人少,公交车火车上乘客也很少)。店里来客人,我就“佛系”招呼。站在收银台,不往顾客身边凑。如果顾客找商品,我就指给ta,尽量站在1米之外。每每收完钱,赶紧用肥皂洗手。
没客人的时候,我就偷偷看电子书,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傅真的《最好金龟换酒》。(希望老板没有从监控摄像头里看到)
同样是描写游历拉丁美洲,三毛的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挥之不去的沧桑、哀愁,而傅真的书,非常接地气,有趣又不失内涵,常常看得我大笑不止。
下面摘抄的一大段,来自《最好金龟换酒》:
“这是一片充满野性的土地,不得不说,它和我的想象相去甚远……
绝对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暴晒成一只烤虾,在大雨和瀑布中一边不停地摔倒一边徒步走到膝盖发抖,光天化日之下在一个塑料袋里大便,单凭一块木板从火山上滑下来,蹲在湖水中被当地人脱光衣服洗来洗去,被狂风吹倒跌落山崖,在海拔4000多米的矿井里当矿工,带着被亚马逊丛林沤出来的一身红疹,到处找诊所哀求医生给我打针……
在拉美之旅过半的时候,我还常常对未来感到焦虑:
你找到自我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了吗?一年后旅途结束打算找份什么样的工作……
可是后来,随着某种变化悄然而缓慢地发生,不知从哪一天,我忽然就不焦虑了。或许是因为铭基常向我灌输‘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观点,或许是内心达到了某种平静,令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建立重新‘入世’的精神力量。
于我而言,达到内心平静的窍门,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要满意于你所拥有的东西,还要满意于那些你并不拥有的东西。一路上我亲眼目睹了那么多的贫穷和不公,可人们仍以最大的乐观和热情投入生活,从容地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
出发前,我对生活有诸多不满,然而现在的我,心中更多的是谦卑和感恩。我终于真正从心底里意识到自己是何等幸运—曾经拥有那份并不喜欢的工作是种幸运,抛下它周游列国是种幸运,能得到父母的理解是种幸运,漫长旅途上有爱人相伴更是幸运……
而最最幸运的事,我们仍然健康,仍然好奇,仍然期待接下来的亚洲之旅,也仍有信心将从旅行中获得的乐趣带入平淡的日常生活。
不要再去纠结什么‘寻找自我’或是‘旅行的意义’了,是时候接受旅途能够带来的所有乐趣和挑战了,享受它们,而不是事先‘算计’我能从中收获的东西,并且大笑、尖叫、流泪、思考……发自内心,越多越好。”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