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澳洲旅居记录-01 2019.8.23-9.2】

27岁这年,我丢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一段早已形同虚设的恋爱,独自一人漂洋过海来到澳洲,来到澳洲北部这个被称为Top End的地区,在澳洲唯一地处热带的首府达尔文Darwin,开启了我的打工度假生活。

 

其实知道working holiday visa(打工度假签证)已经很久了,澳洲政府每年对中国大陆发放5000个名额,年满18周岁未满31岁的小伙伴在符合一定条件之后可以借此赴澳工作&旅行;但我想到拿这个签证是出于偶然。在此之前,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出国读博,很多家人殷切盼着我读读读,每次回家都问我,读了吗读了吗。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并用了更长的时间思考我到底要不要读,该不该读,以及能不能读。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想继续出国读书并不是因为对学术有多热忱,而只是想借此看看外面广阔陌生的世界而已,所有不曾去过的远方都是心之所向啊…

我是在达尔文市中心的青旅里写下这些文字的,那时我还是27岁,初到澳洲一周左右;然而现在,我已经28岁过半,转眼竟然已经在这个原计划只待两周便南下的城市待了7个多月。直到现在还是会有人问起,“为什么当初第一站会选达尔文啊?”是,表妹在悉尼,我知道第一站去悉尼找她会容易很多,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一个人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这个网上资料很少、不怎么为人知的城市。很多人知道并来到这个城市,是因为这里可以集二签(特定工种88天,可以延长逗留时间)和三签,但这显然并不是我最初想要来这里的原因,前面说过了,我原计划只在这里待两周而已。


我计划8月下旬飞澳洲,其时正值澳洲的冬季,悉尼、墨尔本等南部大城市这时候可能还需要穿薄款羽绒服,我不想往行李箱里塞一些很占空间的厚衣物;而且跟大城市相比,地处北领地(NT)的达尔文更偏远、更“乡村,生活节奏缓慢,华人相对较少,更有澳洲本土特色,可能更适合我迅速适应澳洲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我那环澳旅行的小小野心——我希望可以大致规划好每一个季节去澳洲的哪个地区、哪个主要城市,然后在每一个地方最美的季节、最好的时候到达,并且尽量不走回头路。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上写,北部地区是澳大利亚冬天的绝佳去处。北领地的首府达尔文是热带城市,不分春夏秋冬,只有干湿两季,8月是达尔文干季的尾巴,温度适宜,9月开始降水会陆续增多,雨季来临,酷热难耐。我当时一心想要抓住干季的尾巴,在这座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与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的城市,置身于电影《澳洲乱世情/Australia》广袤无际的红土与无垠的荒山旷野之中,体会澳洲最原始、最野性的人文生活和自然景观——这里有数千年外族统治遗留的痕迹,也有穿越时空的原住民文化;然后在酷暑和雨季来临之前,赶紧撤离,一路南下。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记得临行前的困惑、迷茫和焦虑,越临近出发,这种复杂交织的情绪越严重,甚至生出了很多胆怯,想要退缩。入睡和醒来都忍不住反反复复自问,“为什么要放弃本可以安逸的、相对确定的生活,去未知的远方寻找更无尽的未知呢?”我深知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决定,都可能影响一生的走向。我选择了未知,未知令人着迷,但也令人恐慌。


起飞的前一天,爸爸妈妈开车从山东一直送我到北京,在机场附近住了一晚,第二天一直目送我到安检,等我登机。在候机室,我甚至跟多年的老友小G说了诸如“如果之后我有什么意外,一定要转告我妈:生活的意义不只在于子女身上,任何时候都千万不要因为我难过、想不开,多旅游,多吃好吃的,替我看没看过的美景,吃我没吃过的美食,好好享受生活”之类的话。因为出发之前看了一个关于失独家庭的文章,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这大概是我们最为沉重的负荷,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留下来的人,那些以子女为全部生活重心的爸爸妈妈。小G笑我想太多,而我就是在这种想太多的情绪里上了飞机。


我乘坐的是新加坡航空,北京转新加坡到达尔文。没想到从北京出发到新加坡这一段,一上飞机就开始用英文了,空姐问我座位号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竟然没有反应过来,那个瞬间突然意识到,我终于要离开自己熟悉的语言环境了。其实我想大概每一个第一次出国长期生活的人,最主要的害怕恐惧就在于此,很多原本得心应手、不经大脑的表达,突然变成了一件需要用力的、刻意的事。


中途去了趟洗手间,进去之后很多英文标示,刻意地去仔细辨认,有的只能靠猜,果然像好友狗娃子说的那样,出国之后,一些最基本的东西,都要像婴儿一样重新学起。


上篇已经写过关于新加坡樟宜机场转机,这里就不再做详细叙述,有兴趣可点击阅读:

迟到的间隔年1.在全球最美机场度过的20个小时


来之前就听说澳洲口音重,尤其达尔文这种相对偏远的地方口音更重,我本来是希望能在飞机上跟邻座聊聊天,提前适应一下的,没想到旁边两个位置都没有人;所以新加坡飞达尔文的第二段行程,我基本是躺着睡过去的…


当地时间零点50分,飞机降落达尔文,我随着人流走出飞机,取托运行李,入境检查。不知是我乘坐的那趟航班的原因还是什么,整个过程中,不要说中国人,一个黑头发的亚裔面孔都没有,真的有种来到了别人地盘的感觉。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我已经有几年没有出国了,完全忘记了基本的流程,就是跟着人流走。因为来之前查过澳洲的入境检查,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携带了一包感冒药的我选择了走申报通道,并且准备了很多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高大的工作人员问我带了什么,我说一包感冒药,他帮我抬行李箱扫描,然后笑着对我说“very good”,然后手往前一指,示意我可以走了。没有开行李箱,没有没收感冒药,没有任何多余的提问,整个过程简单流畅到以至于第二天我都不知道我已经入了境——我当晚是睡在达尔文机场的,第二天一早还想着早起入境呢,出门发现竟然已经到室外了…达尔文机场真的太小了。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之所以决定在达尔文机场睡一晚,是考虑到到达时间较晚,没有熟人接机,在机场睡可能安全系数更高。达尔文机场虽然特别小,但有休息区,不过座位都又硬又冰。我到达的那晚人不多,基本我睡前旁边躺着的那几个人,醒来还是。我没有找到寄存行李的地方,就把行李都放在脚下,压着睡的,机场里放着好听的外文歌,节奏舒缓,我不一会儿就睡成了死猪,以至于第二天一早我妈打爆了我的手机微信却怎么都联系不到我,甚至着急地联系了我在悉尼的妹妹,以为我出了什么意外…而我那个时候还在甜美的睡梦中。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我就是在右数第二个躺椅上睡了一夜

被老妈的N个语音视频call醒之后,起身去洗手间洗漱,蹲厕所的时候第一次清晰地听到外面洗手台地道的澳洲人怎么说话,语速极快,吞音严重,一句话里会有很有节奏感的重音停顿。出来厕所的拐角处有接水台,刚俯下身准备研究一下怎么用,就有老人朝我走过来示范给我,友好到夸张的笑容——而这样的情况在后面的日子里太常见了。


我发现中国人的脸,或者说东亚人的脸,对待陌生人总有一种礼貌的疏离感,往往表情淡漠、彬彬有礼,而地处热带地区的人的脸,比如南亚人,比如达尔文这边的人的脸,总有一种热带的夸张表情,简单一句话,表情和肢体语言都热情生动。


其实原本在我来澳洲之前,就已经提前在Help X上联系好了Host,也就是打工换宿,去当地人家里每天工作3-4个小时,换取食宿;没想到的是,邮件往来一个月才终于敲定好的Host竟然在我临出发的前两天,放了我鸽子。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我只得赶紧联系了青旅,连定了7天,因为青旅官网上有写7天及以上可以免费机场接送,我想着初到达尔文人生地不熟,有人能接机真是再好不过了。我在新加坡发邮件询问青旅关于接送时间的问题,没想到对方回复让我坐Shuttle Bus,到了青旅给报销;而且等我到了达尔文机场才知道Shuttle Bus需要提前24小时网上预定或者当天电话预定,我没有提前买电话卡,原本想着机场便利店买,但是达尔文机场小到根本没有便利店!…只能询问机场的航空公司柜台工作人员,对方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立刻热情地帮我打电话预定,但是…一直忙音,电话占线…于是便建议我在外面等,等Shuttle Bus开过来现场买票,但具体几点开过来她也无法确定。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我推门而出来到户外,左看右看,远远过来一个Taxi小哥,问我是否需要帮助,并帮我计算了打车需要多少钱,Shuttle Bus需要多少钱等,我跟他说我还是等Shuttle Bus吧,青旅不给报销Taxi啊,而且心里总觉得Shuttle Bus能和大家一起坐更放心一些……Taxi小哥便指给我可以坐着休息的长凳。我放下行李,四周拍拍照,大概过了不到20分钟,听到有人大声喊我,竟然是之前那个Taxi小哥,他开着Taxi,特意停在路边,透过车窗往后一指,“ Shuttle Bus来了,快过去!”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上了Shuttle Bus,发现整辆车上除了女司机,就只有我一个人…行驶在公路上,如同置身于美国西部电影中。我觉得自己在这里真的太小了,毕竟我在中国都很不北方,而这里幅员辽阔的红土荒漠人烟稀少更加剧了我的渺小感。女司机一直送我到青旅的后门口,我下车提了行李之后想先附近拍拍照,她以为我没听懂,又亲自跑过来指路,再三确认我知道怎么到达青旅,才开车离开。


在青旅前台check in,对方噼里啪啦说了一通,我发现我什么都没听懂,请他放慢语速又说了一遍,我依然听得似懂非懂……但总之也算顺利入了住。


青旅里有可以自己做饭的公共空间,简单整理之后,我决定去超市里买点食品。青旅旁边就是Coles(澳洲这边常见的连锁超市)。澳洲这边的超市有个好处,商品分类都悬挂在高处,一目了然,但是我在里面逛了大概三个小时,不知道买什么,左看右看,琳琅满目的陌生商品,太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了,或者说即使见过但换了英文名字和包装也很难辨认。一切价格都习惯性换算人民币,换算之后觉得什么都好贵啊,亚洲食品专区尤其贵;不过牛奶很便宜,一大桶2L的鲜牛奶才2刀多,1L的盒装牛奶(保质期很长的那种)仅1刀。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青旅的共用厨房空间

原本想着第二天就立刻办理银行卡、税号、保险等,但因为我到的当天是周五,而这边银行等很多公司周末都不工作,便只能等到周一才去银行开了卡。整个过程很顺利,可能因为工作人员口音没有那么重,几乎都听懂了,之后也在网上顺利申请了税号。


我迅速放弃了原本只待两周就南下的打算,除了等银行卡啦税号啦等等邮寄到我暂住的青旅可能就要一个月左右,二是心态崩了,这边物价太高,想先挣点钱,才能放心玩儿后面的行程;三是这边交通不像中国那样便利,去哪里都不方便,虽然算是澳洲的冬季,但地处热带,又热又晒,每天活动量很有限,市区和周边在两周内不太可能玩儿完。于是就这样在青旅短暂安定下来,住满了7天之后又续订了2天又2天。每天早睡早起,在网上找工作,或是步行在达尔文市区闲逛,拍照。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初到青旅的前两天,没有见到一张中国或者说亚洲面孔。我住的四人女生间,下床是一个法国女生,像极了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里的蓝头发的女主,关键也是短短的蓝头发,她每天夜里去酒吧工作,上午睡觉,下午在本子上记英语单词;下床的旁边是一个很安静的意大利女生,跟朋友来这边旅游,生病了,一直咳嗽;旁边的上床相继来过一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女生和一个德国女生,都是住了一晚,只浅浅地聊了几句天。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青旅出门走2分钟,就是唐人街,但也没有看到华人,很多土著,唱好听的歌。有天还在路上见到了跟电影《澳洲乱世情》中小男孩长得一模一样的小土著,亮亮的眼睛黑得发亮的皮肤像小小的灵兽。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据说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土著在北领地的部分地区大约生活了60000年之久,与澳大利亚其他地方相比,白人在北部地区的定居过程相对缓慢,而且遭遇到不少麻烦与暴力,直到今日,原住民拥有北部地区大约一半的土地,在北部地区的20万人口中,大约有30%是澳大利亚原住民。达尔文有专门的土著艺术品展览馆,展示并售卖他们创作的画作和其他装饰品,大街小巷土著们也是成群结队、无处不在。他们经常不修边幅,看起来脏兮兮、醉醺醺的,超大嗓门,说话仿佛自带扩音器,但相对来说,达尔文这边的土著还不错,至少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过打劫或者恶意吓我的土著。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在青旅入住的第四天,终于出现了我来达尔文见到的第一个中国人Jiao,一个中国女生,我们是在吵嚷嘈杂的厨房碰到的,当时我在做饭,她从旁边经过,用英语问我来自哪里,我说中国,她听成了泰国。后来聊起来之后,她说最开始觉得我是日本人,所以没有搭讪,噗哈哈。Jiao在澳洲已经待了很久了,从墨尔本一路北上,经过爱丽丝泉,去看了乌鲁鲁巨岩,到达达尔文,准备去卡卡杜国家公园转一下,之后去西澳和新西兰,然后回国。她带我徒步去PARAP集市,炎炎烈日下大概走了1个小时,我们一边走一边聊,聊过去的生活,聊所见所闻,也聊感情,她还推荐给我了很多在澳洲常用到的手机App…我最后一次见她是一个晚上,她从卡卡杜国家公园回来,背着巨大的登山包,正准备换到另一个青旅,她说短暂住一夜之后就要出发去西澳了,真好啊,那时我也很想能够尽快去西澳。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接着很快又出现了第二个和第三个中国人,依然是在青旅的厨房碰到的。两个女生结伴而行,之前已经来过达尔文了,投了一圈简历没有下落,便花钱找了一家工作中介,被介绍到周边的一个小镇旅馆去做清洁工,但因为旅行旺季已过,工时越来越短,她们便利用两天休假又回到达尔文,希望能找到别的工作,快速集齐二签。她们带我去了NT图书馆,我才知道这里竟然可以免费打印20张简历;带我坐公交车去Casuarina(应该算是达尔文最大的购物娱乐商区了),我才知道原来达尔文的公交车并不报站停站,而是需要自己看谷歌地图然后提前按键;带我挨家挨户Walk in,虽然最后一无所获,但我也算在她们的带领下才有了勇气迈出walk in 的第一步,也才有了后来无数次我自己一个人挨家挨户的walk in,也才有了后来的第二份工作——这是后话了。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再然后就相继出现了我来澳洲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两个人,Tofan和Min,前者是网友面基,后来很快成了我的男朋友;后者青旅初遇,相聊甚欢,很快成了我来澳洲深交的第一个好朋友,他们两个陪我度过了来澳洲最初的适应期,给我了足够的勇气和安全感。这篇文里就先不多写Tofan了,IT男,注重私人信息保护,不喜欢我写他太多,记得第一次聊天,我急于外出,所以内容很短,他最后一句开玩笑说“Welcome to the Hell”,而我现在最想说的是“因为你在,我从没有一刻觉得这里是Hell”。


而至于Min,初见她是在青旅的庭院里,我刚做完饭,她正坐着吃饭,懒懒散散的样子,我们目光短暂交接,我大概用嘴型说了句,“中国人?”她没有笑,也没有说“是”,只是很重的点了一下头,就是那种“啥都别说了,快坐过来一起吃饭吧”的感觉,高冷的,慵懒的,也疲倦的。我坐在她对面,我们边吃边聊,很快了解了彼此的基本情况。她之前在堪培拉呆过半年,后来回国呆了一段时间,现在从国内飞达尔文,比我晚到几天,准备在这边找工作集二签…而后发现是老乡,发现特别有得聊,发现就像认识了好久一样。


我们在青旅朝夕相伴,她会跟我分享她做的饭,给我做汉堡吃,她说之前一个人什么都懒得做,遇到我之后又有做饭的欲望了;而我遇到她之后,也觉得莫名其妙有了安全感,或者说少了孤独感。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她有些我多年的好朋友狗娃子的“灵魂附体,看我的那种宠溺的眼神,叫我名字的声音,笑起来眼角弯弯的样子,很多很多(不过狗娃子在我心中的地位绝对无可取代,Min自然也有她独一无二的魅力之处)。总之,初到澳洲没有经历什么不开心的事儿,但遇到Min绝对是我初到澳洲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后来也是她陪我一起开始了第一份工作,我觉得如果没有她,我可能连第一份工作的induction都不会去参加吧,她的陪伴给我了勇气和力量,当然我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比如鼓励她去跟青旅喜欢的男生搭讪,噗哈哈。跟Min的故事,下一篇(关于第一份工作)待续。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青旅最后一晚的聚餐

右一就是我亲爱的Min了。右二的男生不好意思我已经忘记是哪里人了,法国还是西班牙来着,毕竟我对好朋友感兴趣的男生一直都没太有兴趣噗哈哈,只记得他自由随性,去过很多国家,对很多未知的神秘领域有极大探索欲,正准备跟朋友们租艘帆船去印尼。中间的女生来自德国,才只有19岁,真是令人羡慕的年纪啊,她跟我一个房间,所以我们聊得比较多,高中毕业之后来澳洲,是真真正正的间隔年,对未来读什么专业有很多想法和计划,几乎每晚都会跟她的家人视频,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妹妹一大家人,真好。


左一的女生Cyndi,是我来澳洲之前就认识的,当时在一个微信群里,她发了车征人Roadtrip,我那时其实还没到澳洲,但缘分就是这么巧,我就莫名其妙鬼使神差地主动加了她好友,她已经来澳洲快2年,二签11月到期,近期准备一路北上再开车去西澳,我们就在微信上简单聊了几句,没想到在这次聊天的15天之后,她联系我说今天晚上能到达尔文,而且刚好都住在达尔文市区,便约了一起吃晚饭,也刚好是我跟Min在青旅住的最后一晚。没有什么寒暄,一见如故,一起逛超市买晚饭食材,她还拿出了珍藏的火锅底料,我们边吃边聊,像认识多年的旧友重逢。我真的太佩服她了,一个女生,在异国他乡,自驾roadtrip,多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这样。而且神奇的是,很久之后,我从朋友圈里意外发现Cyndi跟我来澳洲认识的第一个中国女生Jiao也是朋友,她们竟然一起去的新西兰!


我之前看过一个数据说人与人相遇的几率只有0.00487,也听过一个说法是“这世界上你遇到的大多数人,你见他们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不知道这些短暂相遇相交的朋友们,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次面对面聊天,但当初碰面的那些时刻,那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已经足够难得了;毕竟有些人,即使你们频繁见面,也从没有一个瞬间有过那种感觉相通。


而初到澳洲的这两周里,我在青旅里收获的最大两点感受是:


我才27岁,还很年轻,还有无限可能性,还可以尝试和探索很多我过去不曾体验的东西。虽然我之前也没有太看重年龄,但总归还是担忧会不会大部分来打工度假签的小伙伴都是刚大学毕业,我现在才来澳洲会不会是错误的决定,会不会只是逃避工作,逃避我这个年龄本该承担的责任,会不会一无所获只浪费了时间。但来到这边之后,发现遇到的很多小伙伴,都是年龄相仿;而那些在这边已经待了长时间的姑娘,也没有流露出一丝悔意;Facebook上也经常看到很多找工作的人,开头第一句便是,30岁的哪国女生。也许从来就没有什么年龄一定该做什么事,什么年龄就该什么样子,所以不必太在意,更无需刻意隐藏,年龄只是时光赐予的礼物——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自以为不存在、但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的、潜藏的焦虑和焦灼。


另一点是,人真的没有理由不爱国,因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自己国家的深刻烙印。在青旅会遇到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小伙伴,如果你和其中一个国家的人成为了好朋友,你慢慢对这个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会发现很容易分辨出一个陌生人是不是来自这个国家,他来自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还是西班牙,你会有一个隐隐约约但通常又蛮准确的判断,虽然人们有自己各自不同的性格,但大概总有一些特征,或者说一些行为习惯,是个人背后出生成长生活的祖国所赋予的。我由此想到之前认识的一个觉得中国一无是处、一心想要移民的朋友,可他从来没有出过一次国,真希望他日后能有机会出国久呆一段时间感受一下,是不是真的国外的月亮更圆,是不是个人真的可以与其背后的国家完全脱离,毫无联结。


Okay,上面写了很多纯流水账式的个人记录,临近尾声,写点相对有用的。关于达尔文,国内旅行网站上的资料比较少,而且有些并不准确,我接下来就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给一些tips,如果日后你的第一站也选择达尔文,如果能给你带来一点小小的帮助,我就太开心了。


1.什么时候来达尔文最好?


正常情况下(即没有爆发COVID-19),3月底来最好。根据《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上的描述,达尔文4-8月为旅游旺季,北部地区湿度较低;6、7月边缘艺术节来临,有各种文化活动;9-次年3月,暴雨肆虐,电闪雷鸣,北部边缘地带汪洋一片。我是8月底到的,旅游旺季的尾巴,找工作很难,邮件都石沉大海,Walk in全部被拒,听到最多的回答是“我们目前不招人”,“在达尔文,这不是正确的季节。” 甚至连Help X上联系打工换宿的host都不要,三月到达的话想找Host也容易,他们喜欢春季大扫除。


除了找工作,4-8月也适合来北领地旅行,等雨季到来,很多国家公园会关闭,达尔文著名的明迪海滩落日市集(Mindil Beach Sunset Market)也会在11-3月关闭,总之雨季来,既很难找工作,也没处玩儿。


2.一个人初到达尔文建议入住哪里?


我最初的打算是在Help X上联系好Host,以打工换宿的形式入住当地人家里,既可以在Host的帮助下相对快速地熟悉当地、融入当地,又可以积累一些简单的工作经验,而且不用担心食宿费用。但其实作为女生,独自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入住一个只通过网站上Host个人发布的信息和几封邮件往来结识的陌生人家里,我个人觉得还是有蛮大安全隐患的,所以临行前被联系好的Host放了鸽子,虽然很焦虑,但也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我后来入住的青旅,个人也更推荐初来乍到先入住青旅,市中心位置佳,安全系数高,入住相对稳定可控,可短时间内广交友,各路信息也广。


这里顺便插一嘴关于Help X这个网站,需要花钱买了会员才可以使用,有效期2年,可以选择区域,北领地在help X上就那么几页,有之前入住用户评价的更少,而且很坑爹的是,你发的所有邮件Host都能看到,也就是说能看到你给别的Host发的邮件,所以“广撒网基本没戏,但这边又真的效率很低,也可能是比较注重享受生活和网速慢的原因,Host普遍回复慢,基本一周回一封吧,遇到那种一周回一封,一封只敲定一个问题的Host,真的有点抓狂。


3. 行李箱里需要带些什么?


我行李箱里带的一半衣物可能到现在为止都从来没有穿过,真的不需要带很多衣物,尤其地处热带的达尔文,一年四季都是穿同样的夏装…而且这边有很多二手店,还有专卖Made in China的Kmart(这里先不详细说了,后面会写一文专讲达尔文各种商店的),衣服鞋子都不贵,就是有的看起来可能有点过时,有的可能不太适合亚洲人的身材比例,但这边人大多都穿得很随性,也就无所谓了…


我当时没有带一点食品过来,一是不太懂安检,怕不小心带上违禁品,二是觉得去了当地就享受当地的食品呗。但事实是,这边真的没有什么好吃的啊,或者说不符合我的口味,华人超市东西也很有限,而且价格贵。总之我下次回国肯定带满满一箱吃的东西回来…


另外,一定要戴墨镜来!!!我的眼镜是变色的,但是不够,比如我戴遮阳帽的时候,眼镜就不变色,但是光照太强,一年四季都超强,看向远处实在太伤眼了。而且一定要带遮阳伞来,不是怕晒黑,是怕晒出皮肤癌,据说澳洲这边患皮肤癌的人超级超级多啊。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4.需要提前买电话卡吗?怎么买电话卡?


我没有提前买电话卡,根据我之前出国旅行的经验,我以为机场的便利店可以很方便很容易地买到电话卡,谁能想到达尔文机场小到根本没有商店…所以如果你们觉得需要的话,可以在淘宝上提前买好。在当地买,建议买Telstra,虽然我在来之前看过攻略,说Telstra信号好,但我想其他厂商信号差能差到哪里去,结果……是真的差到一点信号都没有啊!


Telstra30刀的卡有两种套餐,一种大概是可以使用不到一个月,无限流量,无限打电话,另一种是按个人使用收费,打一个电话多少钱,用网多少钱,什么时候用完什么时候过期,最多可以使用半年。千万不要像愚蠢的我一样选第二种,因为第二种用不了4G,甚至用不了3G,相当于用不了任何数据流量…另外想说重点是超市经常有打折,10刀可以买到30刀的卡,可在网上查询,有时候连超市的员工都不知道,结账的时候会自动扣掉折扣。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各种厂商的电话卡

5.来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在达尔文,目前我的感触是,学历不值钱,重要的是你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建议在国内学项技能再来,比如蛋糕师,烘焙师,咖啡师等。这边也可以学,但学费就贵太多了,而且英语授课,不确定能吸收多少。


6.如何快速适应这边人的口音?


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有很适应。我听力本来就不好,标准的英音、美音,语速一快都不一定能听懂,带点儿口音基本玩儿完。但我至少很努力地在训练自己,比如能线下面对面办理的事情绝对不在线上用电脑完成,能打电话询问的事情绝对不用短信,反正就是逼迫自己多听多练。有时候自己想想都好笑,我说话,他们应该会想到《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吧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总之,如果你也一个人来,不用害怕,这边人真的很热情友好。初到的那几天,听到最多的应该就是问我需要帮助么,我不懂什么东西怎么用的时候,不懂去哪里、停在路上查手机的时候,等公交的时候,总之各种各种,总有人过来问我需要帮助么,笑着告诉我怎么做,笑着跟我聊天。大概就是这些温暖的小细节,让我觉得心安,不害怕异国他乡和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吧。



• end • 

P.S.最近因为疫情,赋闲在家,会尽量多多更新,争取能把“过去时”补成“现在进行时”…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竺菀呓语 

看过的电影 读过的书 走过的路

还有生活着的小感受

愿说予你听 携手同行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长按二维码关注

谢谢你【在看】哦~

达尔文初遇 | 27岁,一个人来到南半球

添加新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